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學校校史

前言

 

國道一號南下距仁德交流道1公里處近眺,矗立巍峨大樓、鱗次櫛比的黌舍,就是莘莘學子嚮往的「中華醫事科技大學」。鄰近家樂福、特立屋、HOLA、迪卡儂、南紡夢時代等商圈;奇美博物館、臺南市立文化中心等藝文勝地也在本校生活圈內。本校有便捷的交通,除校車外,興南客運公車駛入校園,OBike進駐校園設站。校園內樹木扶疏,百花爭艷。本校校地9.2公頃,緊鄰占地24公頃仁德滯洪池,師生稱之為「華醫湖」,本校與臺南市政府、國際扶輪社攜手合作,進行景觀營造與管理,在滯洪池週邊廣植7百株紅花風鈴木,成為休閒踏青、欣賞湖光濕地生態的絕佳活動場所。

 

中華醫事科技大學 

 

本校於民國57年創設,走過50年蛻變成長的歲月,從醫事技術專科學校、醫事學院,到現在邁進臺灣最好的醫事大學,秉持「仁愛精誠」校訓為力行目標,以「人本、健康、創意、服務」的教育理念,發展技職專業教育,持續不斷在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,培育健康樂活、服務人群的優秀醫事技術人才,深獲青年學子青睞。從創校時學生201人,躍升現在有近萬名學生。

 

創校艱辛  篳路藍縷

(民國57年-68)

 

民國57年,臺灣省第一屆省議會議員歐雲明先生,鑑於醫事應用科學與技術的重要,且社會對醫技專業人才需求日益殷切,乃與立法委員王大任先生計議創校,由歐雲明先生率先捐資,在臺南縣仁德鄉(現為臺南市仁德區)崁腳232號土地上興建校舍,教育部於57年7月17日以台(57)專字第1748號令核准設立「私立中華醫事技術專科學校」,成為培育優秀醫護技術人才的搖籃。董事會推舉立法委員王大任先生擔任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,聘請醫學博士歐雲炎先生為首任校長。

創辦人歐雲明

 

創校之初,經費拮据,僅興建靠西邊教學大樓一棟,兼具行政辦公、教學、實驗及宿舍等用途,校舍簡陋,百事待舉,全校師生在上課之餘,發揮愛校建校精神,胼手胝足不辭辛勞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校園。直到61年才興建實驗大樓、學生宿舍,65年興建行政大樓、學生餐廳及中華堂,學校規模方具雛型。

 

58年12月,由興南客運公司董事事長林全興先生接任董事長,59年8月聘請前省立成功大學校長秦大鈞博士接任第二任校長。60年1月董事會改組,由醫學權威陳金塗先生繼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,但因自行開設醫院院務繁忙請辭董事長。61年6月董事會推舉企業家楊家寶先生為第三屆董事長,61年9月聘請前教育部副司長陳鐵持先生為第三任校長。62年8月聘請李耀乾博士為第四任校長,李耀乾校長因公私事務忙碌,影響身體健康,66年8月由教務主任陳豐村教授代理校長至69年2月,長達2年6個月的時間。

 

本校57年創校時,設立五專護理助產科、放射線科、醫療儀器製造科等三科,學生201人。58年護理助產科及醫療儀器製造科停招,增設病理檢驗科。59年護理助產科恢復招生;62年放射線科停招,增設食品營養科;63年病理檢驗科改名醫事檢驗科。至68年,本校計有護理助產科、醫事檢驗科、食品營養科等三科,學生人數219人。

 

慘澹經營 粗具規模

(民國69年-74)

 慘澹經營 粗具規模

 

69年2月,董事會聘請前教育部督學吳元新先生接任第五任校長,在董事長楊家寶先生支持下,全心全力投入推展校務,致力提升師資素質,充實教學設備,辦學績優獲教育部肯定,逐年增科增班。74年除原有日間部五專護理助產科、醫事檢驗科、食品營養科等三科,新設二專護理科及食品營養科,學生人數617人。

 

楊家寶先生自61年6月至75年7月,擔任第三、四、五、六屆董事會董事長達14年,獨力投入龐大經費資助學校發展,充實並改善校舍及教學設備。69年擴建運動場,71年增建學生宿舍二層及教學大樓三層,72年興建東教學大樓、食品加工廠及擴建學生餐廳,73年興建網球場、溜冰場及新設電腦教室與視聽教室各二間,74年再增設電腦教室一間。至此,本校已粗具規模,教學設施更趨完備。尤其師生及校友津津樂道的校園全面綠化美化,闢建多處花園,大片的「後花園」,有涼亭、小橋、清澈的溪流,成群魚兒悠游,溪邊垂柳成蔭,步道鋪設六角形紅色小磁磚,整座校園花木扶疏,廣植整齊榕樹,一年四季百花爭相鬥艷,賞心悅目。除運動場種植耐踩踏的雜草外,其餘空間全部種植韓國草,碧草如茵,校園景觀宛如花園般的美麗,倘徉其間令人心曠神怡。

 

脫胎換骨 蛻變轉型

(民國75年-102)

 脫胎換骨 蛻變轉型

 

民國75年7月,楊家寶先生辭去董事長職務,董事會重新改組,由熱心教育的教育家、企業家、金融界名流及醫學權威等出任董事。由於董事會財力雄厚,投入巨資全力支助學校發展,大興土木興建校舍,改善教學設備及學生生活設施,提升師資素質、美化校園環境,本校脫胎換骨、蛻變轉型,進入快速成長時期。由醫事技術專科學校、醫事學院到現在醫事科技大學,且校譽蒸蒸日上。

 

75年7月至81年7月,由金融事業家陳東河先生擔任第七、八屆董事會董事長,81年8月金融事業家王世宗先生接任第九屆董事長,84年8月工商企業家陳高思接任第十屆董事長,87年8月醫學權威洪敏元生生接任第十一屆董事長,90年8月工商企業家陳威全先生接任第十二屆董事長,93年8月工商企業家程義福先生接任第十三屆董事長,96年8月醫事技術專家李榮信先生接任第十四屆董事長,99年8月醫術精湛的翁安昌醫師接任第十五屆董事長,104年5月工商企業及教育家徐國潤先生接任第十六屆董事長。董事會歷任董事長及董事,都經營事業有成,更熱心教育事業,培育優秀醫事技術專業人才,是本校能快速成長的推手。

 

吳元新校長自69年2月接掌校務,84年8月1日奉准退休,由教務主任廖本哲教授代理校長2個月。吳元新校長奉獻華醫15年,以校為家,戮力於學校發展,造就無數莘莘學子。84年10月,董事會聘請在杏壇奉獻服務30年資深教育家林壽宏教授接任第六任校長。林壽宏校長展現治校長才, 全心全力投入辦學,深受董事會的信任與支持,全校教職員工學生同心協力,無論學校整體發展、校務行政、師資素質改善、教學研究品質、學生學習成效及畢業生就業率,林壽宏校長交出亮麗的成績單。

 

88年8月1日,本校因辦學績優,中華醫專脫胎換骨改制為「中華醫事學院」,是本校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。配合社會脈動與產業需求,更積極規劃設立具有發展潛力的研究所及系科,期能使青年學子具備產業界所需的專業技能。96年2月1日,本校再蛻變轉型改名為「中華醫事科技大學」,成為優質的醫事科技學府。林壽宏校長在華醫13年校長任內,跨越醫事技術專科學校、醫事學院、醫事科技大學三個階段,樹立教育工作者的典範,為本校奠定永續發展的深厚基礎。97年7月林壽宏教授卸下校長職務,受聘本校講座教授。之後擔任臺南市私立仁愛之家董事長,投身公益事業,照顧弱勢與孤獨罹病的老人,以愛心營造溫馨祥和的社會而努力,與本校簽訂建教合作,提供本校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,功在華醫實至名歸。

 

97年8月,林金鵬博士接任第七任校長,致力於提升學校競爭力,在董事會全力支持下,持續充實各項軟體硬體設備,提升師資素質,加強學生學習與就業能力。林金鵬校長在本校通往第二校區的華醫大橋完工後一年多,帶領全校師生於第二校區墾荒闢建開心農場,兼具師生及社區居民休閒活動的園地。98年莫拉克颱風及99年凡那比颱風夾帶驟雨,肆虐華醫,重創校園及設備,林金鵬校長與全體同仁攜手展開艱辛的災後重建工作,走出水災的悲情,全校架設水閘門工程,杜絕水患。103年7月林金鵬教授任期屆滿,卸下6年校長職務,繼續在本校為傳道、授業與解惑的人師,為作育英才奉獻。

 

民國75年開始,因董事會的支持,本校持續投下鉅資大興土木,興建校舍,改善教學設備及學生生活設施。76年教室及宿舍全面整修、興建體育館、擴建運動場。77年全校完成自來水工程、新設語言視聽教學中心,學生活動中心及第一宿舍完工啟用。83年興建食品科館大樓,87年興建圖書館、演藝廳及系館大樓,88年興建幼保、妝管大樓及兒童發展研究實習中心,90年興建七層教學大樓,92年興建地上十樓、地下二樓的科技教學大樓,95年興建地上十樓、地下一樓民生科技大樓,96年興建體育二館及通往第二校區的華醫大橋,97年興建地上十樓、地下一樓的學生第二宿舍,100年改建行政大樓為綜合大樓。至此,校舍已足敷使用,且設施完善。

 

由於董事會75年改組後,本校快速發展,獲得教育部的肯定。77年增設日間部五專醫務管理科,二專增設護理科、食品營養科,夜間部二專增設食品營養科。78年增設日間部五專工業安全衛生科、二專醫務管理科及夜間部二專護理科。80年護理助產科改名護理科。82年增設夜間部二專工業安全衛生科。84年增設夜間部二專醫務管理科。85年增設日間部二專幼兒保育科及進修部二專幼兒保育科。87年增設夜間部二專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。

 

88年8月1日本校改制為「中華醫事學院」,開始招收研究所碩士班、四技及二技學生,夜間部改名為進修部。88年增設日間部二技醫事技術系、食品營養系、職業安全衛生系,進修部二技醫事技術系、食品營養系。89年增設日間部四技醫事技術系、食品營養系、職業安全衛生系、醫務管理系,二技醫務管理系,二專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;進修部增設二技職業安全衛生系。90年增設日間部四技護理系及二技護理系、幼兒保育系;進修部增設四技護理系、職業安全衛生系,二技護理系、幼兒保育系。91年增設日間部四技幼兒保育系、食品科技系、資訊管理系、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,二技食品科技系;進修部增設四技醫務管理系、幼兒保育系、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,二技生物科技系、資訊管理系。92年增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班,日間部四技及二技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;進修部增設四技食品科技系及二技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。93年增設日間部四技餐旅管理系。95年增設日間部四技運動健康與休閒系。

 

96年2月1日,本校改名為「中華醫科技大學」,同時設立醫學與生命學院、民生與科技學院、健康與管理學院等三個學院。為因應社會及產業發展趨勢,逐年增設研究所及系科。96年增設生物安全衛生研究所碩士班。97年增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班,增設日間部四技視光系、長期照顧學士學位學程,進修部增設四技視光系。98年增設日間部二技長期照顧系,食品營養系與食品科技系合併為食品營養系,分設營養組與科技組。99年增設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碩士班、進修部二技視光系。100年增設進修部二技長期照顧系。101年增設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班。102年增設日間部四技長期照顧系、製劑製造工程系及二專調理保健技術科。104年增設日間部寵物美容學士學位學程、五專生物醫學保健科。105年增設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班、視光系碩士班、日間部二技調理保健技術系、五專製藥工程科、寵物照護與美容科。106年增設日間部四技語言治療系、二技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。


 

 

追求卓越 再創新局

(民國103年-迄今)

追求卓越 再創新局

 

103年8月1日,董事會遴聘曾任職工業技術研究院及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多年、具企業管理長才的曾信超博士接任第八任校長。曾信超校長引進企業經營的理念推動校務,因應國際學術研究的趨勢,配合產業及社會發展的需求,追求卓越,再創新局,打造臺灣最好的醫事大學願景大步邁進。 

曾信超校長在董事會全體董事支持及全校同仁努力下,辦學績效受到教育部肯定,年年獲得巨額補助計畫經費。103年8月迄今,爭取教育部補助經費推動校務發展計畫,金額達5億2千餘萬元,包括教學卓越計畫、設備更新計畫、獎補助款計畫、創新轉型計畫、產業學院計畫、科技部計畫、校務專業管理計畫、教師實務增能計畫、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學務處多項補助款等。利用補助經費大大改善教學設備,如設立哈佛講堂、創新創意教室、檢驗自動化儀器設置暨醫學檢驗技術技優人才培育中心、護理實務技優人才培育暨臨床技能中心、長期照顧服務技優人才培育暨教學日照中心、建構自主學習中心等,大幅提升整體教學品質,增進學生學習成效。校內設有11處全國技能檢定場所,並成立即測即評及發證中心,培育學子專業技能。

曾信超校長就任後,以工作績效核發年終獎金,最高可獲頒3個月,改變過去齊頭式的平等,仿效企業績效考核的模式發放年終獎金,此外並建立文教記者媒體聯絡網,行銷學校特色與聲譽,形塑華醫正面形象。積極經營華醫官方FB粉絲專頁,重視粉絲意見,華醫FB現已超過9萬粉絲。近4年來,受到少子化浪潮衝擊,各校招生嚴峻,但本校以教學卓越的優質學習環境,獲得家長及學生信賴與肯定,學生數仍呈正成長,107年高中申請入學報到率高達96.57%。因本校推動全面實習、全面證照,創造高就業率,105年天下雜誌調查全國70所科技校院大學畢業生畢業1年後的就業率,本校以92.01%名列全國第5名、台南地區第1名。曾信超校長服務成績優良,104年獲行政院二等獎章。106年7月,曾信超校長3年任期屆滿,8月獲全體董事支持續任校長,任期由3年延長為4年。

本校秉持以人本、健康、創意、服務的辦學理念,培育具專業能力、尊重生命、人本關懷、職業倫理、服務熱忱及國際宏觀的醫事健康科技人才,招收研究所碩士班、四技、二技、二專、五專及進修部學生。為求更符合人才培育的重點,107年8月1日起,本校陳報教育部核准原三個學院更名為:護理學院、醫事學院、民生學院。護理學院下設護理系、長期照顧經營管理系、調理保健技術系、醫務暨健康事業管理系、數位設計與資訊管理系。醫事學院下設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(所)、語言治療系、視光系(所)、製藥工程系、生物科技系(所)、寵物美容學士學位學程、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。民生學院下設食品營養系、餐旅管理系、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、職業安全衛生系(所)、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、運動健康與休閒系、幼兒保育系。

 

110年7月30日時任本校教務長的孫逸民博士,經全體董事會通過遴聘接任第九任校長,孫逸民校長就任後引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:「教育者,非為已往,非為現在,而專為將來。」,把「用未來的眼光審視現在,不以過去的經驗框限未來」,作為治校使命與未來校務政策規畫的願景。

108年起,全球受到COVID-19疫情肆虐的衝擊,不但健康受到威脅,各行各業因為疫情影響也面臨各種困境,加以少子化的浪潮對各校招生越見嚴竣,孫逸民校長提出後疫情時代,面對未來教育競爭,本校必須掌握先機,才能永續校務發展。孫逸民校長提出三大方向,與全體教職員生共勉,並期許大家身體力行,用具體行動加以實現。一是,後疫情時代,醫護大學要成為臺灣的守門員,藉由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移轉版圖,協助學生規劃職涯目標,成就學生更好的職涯發展。二是,熱情社會參與,華醫要成為南臺灣USR的翹楚,鼓勵學生利用社區參與的機會,將課堂專業知識轉變為熟能生巧的技能與實踐,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,更能為本校宣傳良好口碑。三是,跳脫框架的創新,華醫要成為「韌力」Resillence榜樣,教師要有跳脫以往框架的準備,時時都要考慮學生學習的效果,講究學習成效才是王道。

孫逸民校長承諾,任內將盡個人最大的努力,為學校引進各方物力與人力資源,積極與產官學界建立合作與聯盟,為華醫永續與創新注入源源活水,並期待全體教師具使命感、職工有成就感,對學校事務熱情參與,不置身事外,透過團隊腦力激盪,面對挑戰不退縮,遇到困難不怕失敗,攜手創造本校共榮的未來。
 

 

瀏覽數: